找到相关内容176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“超越”与中国“三教”的超越方式

    先验论;或者先验原理,演绎推论。作为一种哲学方法,则是Apriority:先验法,或者先验性。我说它是“理性主义哲学的最低要求”,例如,虽然笛卡儿及胡塞尔的先验论只是超越经验的,他们坚决反对以任何“超...

    黄玉顺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091624.html
  • 池田知久:孔子的宗教批判

    。”这些例子中的“命”都可以理解为与上文所探讨的“天命”相同。   我们以此推论的话,可以认为:孔子所说的“天命”,是在人类能力的范围之外发挥著作用的人类、社会的必然性规律。《先进》篇:   “噫...

    池田知久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4091883.html
  • 心物之辩与天人之际

    更不分别。(同上)依照以上的逻辑推论,则天人合一便以理为终极之源:天人所以一体,是因为二者皆出于理。对天人关系的这种规定,与程朱考察存在的方式有着内在的一致性;由理到物(人)的本体论一宇宙论向度,似乎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2.html
  • 经典与诠释——论朱熹的诠释思想

    一意求之 ;3> 相互诘难。若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不同,或其他解释者之间各有异见,就应当以相互诘难方式,将各方的见解推论至极处,所谓穷究其辞,如此,两家之说既尽,又参考而穷究之,必有一真是者出矣 。此种...

    潘德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592062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六)

    ,当行治法。若智慧中无所贪著者,不须重治也。   12第十六章次问後识追忆前识并答   译文   慧远问道:前一世的识,虽然传说可以回忆出来,但按道理推论,则既不是常(不灭),也不是断(灭亡)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3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五)

    的东西就不再是原来的东西。四大如此,色、香、味、触四种造色由四大而产生,也属於因缘所化而成,那就也会变成别的东西。由此推论,实法有和因缘有并没有什么不同。《大智度论》这种解释似乎别有意图,不是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4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三)

    推论,寻源求本,菩萨神通的基础还在於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。四大构成为形体,有了五根,能接触外界;五根的施用,因神通而能扩大;因神通而扩大,便能够随众生感召而显现。但是,法身菩萨没有四大五根,没有四大五根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6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)

    因为十住菩萨遍学三乘,以至余垢转消的时间拖延至千生,也不好解释,因为十住菩萨道力所控制的毕竟有限,即生理有限,拖不到千生之久。由此推论,可知十住菩萨千生之理,不同於须陀洹七生,不是由於需要消除余垢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8.html
  • 论慧远的净土信仰及其地域性影响

    以意识幻象的非真实性去推论出外在现实的非真实性,把二者同归于“意所作耳”的产物,从而得出“念为空耳,无所有也”的本无性。空的结论,同时也否认了佛的实存性。而《观经》虽然也云:“诸佛如来是法界身,入一切...

    刘长东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193351.html
  • 长安佛教简略概述

    有所发挥而互相联系之作。首先《宗本义》中说:“本无”、“实相”、“法性”、“性空”、“缘会”等的涵义是一种的。宇宙万有都是由因缘会合而生,未生就无有。又因离散万法就坏灭,可知万法并非真正实有。因此推论...因此学术界有人推论此书出于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及《大章法苑义林章》之后,然《成唯识论述记》中亦有“如枢要说”、“如别章”等语;故可推知本书与《述记》应于同时而作。《成唯识论掌中枢要》与《成唯识论演秘》、《...

    弘学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393389.html